在母亲的严格教导下,万历皇帝少年时表现乖巧、懂事,深得父皇的宠爱。青年时期,他广泛阅读书籍,即使后期不再上朝,依然学识渊博。当时,李太后还请来张居正担任万历皇帝的导师。万历继位初期,异常勤奋,每天早早赶赴朝堂,几乎从未缺席任何一次朝会。张居正不仅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,还是博学多才的学者。为了帮助朱翊钧尽早成才,张居正亲自编写教材,给他讲解历史上的帝王功过,帮助他树立正确的治国理念。
朱翊钧每天清晨便开始听张居正讲解经书,无论酷暑寒冬,从未中断。在李太后严厉管教、张居正悉心辅导以及朱翊钧本人努力学习的共同作用下,万历皇帝渐渐成长为一位才智过人的少年君主。初登大宝时,他凭借聪慧的头脑,令大臣们对他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根据《明史》记载,万历皇帝对张居正非常尊敬,不仅言而有信,还委以重任。在张居正去世后,万历帝把他当作父亲来看待,并深感失落。亲政后,万历帝一度精力充沛、励精图治。尤其在万历十三年,京城遭遇旱灾时,他亲自步行前往天坛祭天祈雨,展现出一位年轻帝王的责任感。亲政的头几年,万历皇帝频繁外出祭祀祖陵,体力和精神都显得异常充沛。
按理来说,万历皇帝如此勤奋,且有张居正这样杰出的老师和一位尽职尽责的母亲,应该能够成为一位认真负责的好皇帝。然而,事情的走向却令人失望,万历皇帝成年后逐渐迷失,沉溺于酒色和享乐,暴躁易怒,疏于政事,甚至有了不少贪财与怠政的行为。
根据礼部主事卢洪春的记载,万历皇帝酗酒成性,日夜饮酒作乐,甚至在张居正去世后对恩师的恩情不加珍惜,迅速将张居正的新政化为乌有。历史上记载,万历帝在年轻时曾有过暴力行为,17岁时他曾因醉酒而挥剑威胁太监,差点导致大臣们的严重处分。酒后失态几乎成为他常态,从万历八年到二十年,万历帝几乎每日饮酒,并且常常醉态可掬,发怒失控。
万历帝不仅嗜酒成性,且渐渐对朝政失去了兴趣,完全不愿理会政务。即便大臣们频频请求见面,万历皇帝仍常以生病为由推辞,不理朝政。有时大臣们甚至需要三个月才能见到万历帝一次。万历二十七年,36岁的万历帝曾例外接见征倭将领麻贵,但他的精神状态如何,众说纷纭。
可以推测,万历帝并非完全不关心朝政,而是由于长期酗酒导致精神状态不稳定,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,清醒时少,迷糊时多。实际上,万历皇帝的前十年曾展现过极强的治国才华,但后十年,他逐渐懒散,最后近三十年几乎完全不管政事,致使政务一度陷入停滞,明朝的国运逐渐衰退。
从某种程度上说,万历帝并非无能,而是因为懒惰、嗜酒和失去自信,最终错失了成为伟大帝王的机会。或许是曾经在军事上的成就让他陷入自满,也许是自幼受到严苛管教,心理压力过大,让他在成年后渴望放纵自己,最终采取了长时间的怠政。正如孔子所说: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”万历皇帝的懒惰,不仅误了个人,也让整个国家的政务陷入困境,最终使得明朝政权逐步削弱,难以复兴。
总的来说,万历帝并非一个昏君,但他的懒政、嗜酒以及日渐消极的态度,导致他逐渐疏远了治理国家的责任,最终造成了历史上“最懒皇帝”的评价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