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云跟刘备相识于公孙瓒军中(刘备和公孙瓒是同学),那时候关羽张飞都在刘备身边,但是刘备却把骑兵部队交给赵云训练和指挥,说明常山真定豪强世家出身的赵云,比关羽张飞更懂武功——关张二人是刘备在涿郡涿县当街头霸王时的手下,估计也没读多少兵书,对骑兵训练不太在行。
关羽和张飞在战争中学习战争,基本相当于晋西北铁三角中的丁伟和孔捷,而刘备则是受过名师卢植的亲传,跟公孙瓒是师兄弟——卢植是大儒,但也是武将:“卢植字子干,涿郡涿人也。身长八尺二寸,音声如钟,能饮酒一石。中平元年,黄巾贼起,四府举植,拜北中郎将,持节,将北军五校士,发天下诸郡兵征之。连战破贼帅张角,斩获万余人。《后汉书·卷六十四》”
赵云正式加入刘备阵营,从此不离不弃,后面所立的战功,包括长坂坡救阿斗、与张飞截江抢回被差点被孙夫人拐去江东当人质的阿斗、汉中之战空营计击退曹军主力,这些战绩大家耳熟能详,自然毋庸赘述。
在入川之战中,赵云的功劳其实比诸葛亮和张飞都大,赵云连下两城,诸葛亮和张飞各得一郡:“赵云自江州分定江阳、犍为,飞攻巴西,亮定德阳。《华阳国志·卷五·公孙述刘二牧志》”
按理说赵云立了那么多大功,早就应该封个亭侯,曹魏的五子良将和其他将领,除了死得早的、有被俘变节污点的,基本都从乡侯晋升了县侯,再往上一级,就该封公爵了——两汉和魏晋的爵位从低到高是关内侯、都亭侯、名号亭侯、都乡侯、名号乡侯、县侯、公,但是很少有人能像曹操、司马懿那样受封为公爵,司马懿是河津亭侯、向乡侯、舞阳侯一路爬到安平郡公的,受封晋公、加九锡的是司马昭。
跟曹操相比,刘备实在是太小气了:他当了皇帝,诸葛亮拜相而不封侯,骠骑将军马超和车骑将军张飞也仅仅是从都亭侯、新亭侯晋升为斄乡侯、西乡侯。
丞相诸葛亮尚且不能封侯,翊军将军赵云就更别想了,直到刘备驾崩刘禅继位,诸葛亮和赵云才分别受封武乡侯和永昌亭侯。
赵云的履历和战功以及官爵讲完了,咱们该回头来看赵云墓前的对联了:“一身赤胆卫蜀国,满腔忠魂保江山。”
成都市大邑县城东银屏山下赵云墓前的“子龙庙”又叫“将军庙”:子龙庙几经兴废,清康熙四年(1665年)知县李德跃重建子龙庙。乾隆、嘉庆间进行过三次大的修葺,道光、咸丰年间又加以维修和扩建,成为拥有三重大殿的祠宇。
赵云的庙是将军庙,庙前和庙中塑像均为戎装盔甲,昭烈庙中赵云坐于武将首位,再加上谥号中的顺平二字,我们就知道他是一位勇猛的儒将——宋朝以前文武不分家,所以根本就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文臣武将之分:诸葛亮是从军师中郎将、军师将军升任丞相,跟坐在赵云下首和对面的孙乾、简雍、费祎、邓芝、蒋琬也都有军衔:庞统与诸葛亮同时受封军师中郎将,孙乾是秉忠将军、简雍是昭德将军、邓芝是车骑将军、蒋琬和费祎是蜀汉第一、第二任大将军。
把史料和谥号、塑像、墓碑、祀庙结合起来看,我们就能得出明确的结论:就像内史令狄仁杰曾任幽州都督、河北道行军元帅一样,赵云既可以带兵打仗,又可以掌管军官考核升黜,甚至刘备的家务事也归他管,其主要原因就是当年文武不分家,既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文官,也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武将,大朝会的时候,大家都是峨冠博带宽袍大袖,武将也不能顶盔掼甲——几十斤的铠甲,只有冲锋陷阵之前才穿戴,行军和开会的时候穿上,能把人累死。
这样一想,我们就会觉得争论赵云是文臣还是武将,原本就是陷入了一个误区:当时根本就没有文臣武将之分,赵云穿袍服和铠甲,那又有什么区别?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